又来上海了。 今天是个大晴天,楼下等车的时候晒了一会太阳,心情也暖洋洋的。打的车是一台老宝马,内饰和空间都很舒适。恰逢中环堵车走的路面街道,阳光伴着风,师傅也一点不着急,车子晃悠悠的。 一切都刚刚好。

不禁在想,自己在上海的觉得舒适的生活,都带着短期出差/游玩性质,对所有吃住行并不经意,纯粹在体验这个城市。但内心的自己对这种不属于自己的生活,一直有一种疏离感和抗拒感。毕业一年后从上海逃离也是这个原因。最近读了《东京8平米》这本书,作者吉井忍怡然在东京享受8平米租房,这种心态让我羡慕:在不属于自己的物质空间上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生活的态度。

中国的古话说,有恒产者有恒心,也说族旺归故里,家贫走他乡。所以传统的中国人(日本人也是)一直偏好在一个固定安全的环境中生活。

吉井忍的“四畳半”主张的是一种更为积极的生活态度,因为空间小所以“不得不”充分利用社会的开放设施,与他人发生连接。如果享受这种状态,反而能欣赏生活中这些有趣和琐碎的故事。

另一个极端则来源于 Revolutionary Road (香港译《浮生路》)这部电影,夫妻早早步入平淡生活发生婚姻危机,女主哭喊着说出:

Our whole existence here is based on this great premise that we’re very special, and superior to the whole thing, but we are not. We’re just like everyone else. Look at us! We’ve bought into the same ridiculous delusion.

如果拥有更多的机会/选择,自然会觉得越自由,但终归还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

希望未来的自己能拥有平静的,不管在哪种环境中都可以从容度过的心态。


「Hopeless emptiness. Now you’ve said it. Plenty of people are onto the emptiness, but it takes real guts to see the hopelessness. 很多人都身處在絕望的空虛之中,但要看清楚那份絕望,需要真正的勇氣。」